- 合肥星萌教育咨询有限公司
- 手机:
- 18856084335
- 联系:
- 董老师
- 地址:
-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花园大道和宁夏路交口安粮中心2号楼603室
最近,我们在公众号后台收到一些家长的留言。
一位家长告诉我们,在对自闭症孩子的问题行为进行干预的时候,有时会出现孩子行为反复,甚至越干预越严重的情况;有时候孩子的一个问题行为消失了,接着又出现另一个不良行为。
是干预方法有问题吗,还是应该就此停手,不知该怎么办。
其实,对于孩子问题行为的干预,只要能做好两步,就可以看到不错的效果。
一个是家长对问题的分析要到位;另一个是分析问题后,干预方式得当。
对于分析问题的方法,只要家长耐心细致的观察,就可以分析到位,比如,曾经有一位妈妈问我,儿子老是上课时盯着天花板的吊扇看是怎么回事。
我们观察了几天,大致分析出了以下问题。
1、是不是孩子对老师讲的课不感兴趣,或是难度太大听不懂才转移注意力的;
2、或是孩子喜欢看旋转物体,做自我刺激;
3、再有就是孩子只在某一门课,或是周围有某些人的时候才看吊扇。
找准原因后,也就是行为背后的功能,这是第一步,接下来就是找对干预方法。
很多时候,家长把问题的原因分析出来,但干预的时候却出现孩子的不良行为加剧的情况。
心理学上管这种现象叫做削弱爆发,举个例子.
每次杰克在操场上一个人玩几分钟的时候都会大叫,这时老师就会跑过去看是怎么回事。
事实上,杰克大叫的行为就是为了获取老师的注意,从而不一个人玩,所以老师每次跑到他身边,其实是正强化了他的这种不良行为。
为了消除这个不好的行为,老师决定在他每次大叫的时候不过,忽视他的喊叫,目的是让杰克也不再用这种方式吸引老师的注意力了。
此外,老师还需要用了削弱不良行为的办法应对杰克的喊叫,但是这个削弱不良行为的过程未必是一帆风顺的,可能出现削弱突爆的情形,也就是说会出现不良行为的频率增加的情况。
具体说,就是当老师忽视杰克的喊叫,他发现喊叫没有效果时,会更大声喊叫或持续更长时间,来获取老师关注。
杰克在老师采取削弱不良行为的措施之前,五天喊叫时长的记录,大约是六到七分钟左右。
在老师开始干预他的喊叫,不再理他时,也就是采取了忽视措施后,从第六天开始,杰克喊叫的时长增加到八分钟,在第七天达到了十分钟。
这表明出现了喊叫行为的削弱突爆。有意思的是在老师坚持干预措施后,第八天开始,杰克的喊叫时常开始迅速缩短,直到第14天以后完全消失。
因此,美国NBA干预专家Cooper et al在其文章中写道:“在行为干预过程中,当削弱突爆,也就是不良行为加剧发生的时候,恰恰说明干预策略是正确的。”
这时候应该继续自己的干策略,直至不良行为完全消失。
以上就回答了,有些家长在对自己孩子问题行为进行干预中出现反复的一些困惑。
至于一个不良行为的消失,需要多久的干预,不良行为持续的时间有多久。
主要根据此前不良行为持续时间多久判断,所谓积习难改,时间越长,需要干预的时间也就越长。
那么大家可能又会问为什么,有时候孩子的一个不良行为结束不久 ,又出现了另一个不良行为呢。
这个原因在于孩子的根本需求没有被满足。
在上面的例子中,杰克希望得到老师的注意,本身并没有错误,错在使用了不正确的方法,也就是说,如果老师仅仅是忽视了他的喊叫而没有做其他任何动作的话,不久杰克可能又会在操场上又哭又笑,吸引老师。
所以在一开始老师忽略杰克喊叫的时候,可以抓住机会叫他对老师说“老师来”或是“一起玩“等等。
当孩子有了可行的替代行为的时候,不良行为就会消失的更快,孩子也不会积累很多的负面情绪而出现另一个不良行为。
我们很多家长在给自闭儿做家庭干预的时候,采用中国家长惯用的措施——站墙角、打骂。
这不过是蓝父母的应对方法,逞一时之快,根本解决不了实质性问题,反而会加剧孩子的问题,行为出现反复。
其实,孩子的每个行为都是有其思想的表达,每个行为都有它背后的功能和目的所在。
这些行为就像是孩子的“行为语言”。
当孩子出现问题行为的时候,父母先不要简单粗暴的禁止,要仔细观察读懂他们的行为语言,发现它背后的功能。
作者简介:star老师,现为合肥星萌特殊儿童康复中心首席康复师,拥有8年的在线康复经验,先后康复40多名特殊儿童进入普幼、普小学习,并荣获向上向善好青年等荣誉称号。